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2016年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年展

2016年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年展

编辑:北京小小发布日期:2016-12-12来源:北京小小艺术网

01.jpg

12月11日,“2016年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年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集中体现了书法篆刻院研究员队伍近一年来艺术探索的轨迹和艺术状态。日前,我报第一时间推送了开幕式现场和活动概况。今天,将嘉宾采访和发言整理推送,以飨读者。


在这里,您可以直面艺术家,一睹他们对此次展览的体悟和感受,亦可领略其作品风采和创作札记。话不多言,请您往下看。


内容提要


部分到场嘉宾采访札记 | 摘自中国美术报  作者:曾点

夏潮 王家新 陈洪武 申万胜 胡抗美 卢禹舜 曾来德 何加林 胡秋萍 洪厚甜 张公者 王厚祥 李晓军 邵岩 蔡大礼 李强 魏广君


02.jpg

展览现场


夏潮.jpg

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


我注意到展览前言上有一句话,说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是国内书法学术研究的最重要机构,这说明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最高层次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在传承基础上,主要是创新和提高,即是说,要在创新创造的基础上向高峰攀进的,这个展览就体现出这个宗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和尺幅,都是在一种传统基础之上创新的,而且每一个书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很有学术的味道,很提气。


杨晓阳.jpg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


今年书法篆刻院年展是历届以来办得最好、水平最高的一次,人员齐备、规模齐整、风格多样。在往届基础上,更加成熟,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当今中国书法的高水平。就作品而言,不仅展现了对传统的研究集成,而且也体现出对空间展示和时代内涵的新探索。


王家新.jpg

财政部文化司司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王家新


这个展览我每届都参加,感觉每一届都有新的亮点。尤其是这一次,中厅这几幅大幅的作品,确实从视觉上有冲击力,同时从形式上有突破。我觉得书法也要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要与这个时代气象相符合,尤其是要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陈洪武.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洪武


展览各呈风采,有非常浑朴、苍穹的,也有飘逸、秀美的,小字则更加经典、儒雅。一方面是深入传统,立足传统的经典往前走,另一方面敢于站在时代的一个高点上去创造,将自己的个性、才情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彰显个人风采,很难得。


申万胜.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申万胜


可以说这次年展是一个高水平、大气象、有追求的展览,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是突出了书法的艺术性,以自己的审美眼光观照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把当今的审美追求、情绪融入在作品当中;第二是体现学术性,不同作品能体现出不同的学术探索、创新、追求;第三是时代性,不同于古时突出阅读的需求,书法进入展厅,进入大众视野,对观者艺术方面的感染力也是在书法创作方面的重要考量,这也是时代对书法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此次我自己的作品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考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作品以行草书为主,试图在学术和审美上作出新的探索和追求。


胡抗美.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胡抗美


这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精心筹备的年度大展,它充分展现了书法篆刻院研究员在2016年这一年中对于艺术的探索及成果,展现了当代书法家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这次展览的作品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中国文化内涵与中国审美精神,作品个性鲜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展览突出强调了展示空间与作品、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品成为特定场域内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卢禹舜.jpg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


这次的参展作品,呈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素养,有“大气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以及艺术家对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敬仰和热爱,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感情、有温度。它们所营造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力,更是滋润心田的,会与观众内心情感和灵魂产生共鸣。当我进入展场当中时就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这和我们的艺术家真正走进人民当中、创作符合人民需求的作品息息相关。艺术家一定要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担当、笔下有乾坤。这一年来,书法篆刻院的艺术家在这些方面,作出了贡献。


曾来德.jpg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


“写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度。我们书法篆刻院的三十余位研究员,把近年来自己的创作成果在这里作一次展示,向社会、向艺术界作一个汇报。就今天展览而言,我们没有按照常规的模式——统一分配的方式去开展,而是依据个人体力、状态、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等,给予大家一个宽松自由的发挥机会。在布展安排的时候也主要遵从展厅的限制,没有论资排辈,而是忘记身份,尊重艺术和学术的原则。


此次我的作品写了三个字——逍遥游。这是在中国宣纸上写就的最大的字,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因为宣纸的承受力有限,但是在书写时还要保持它的书写性、笔法和结构。所以我们是在克服一种难度,攀登一种高度,挑战一种极限。


何加林.jpg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加林


书法的自信毋庸置疑,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书法家用毛笔一点点塑造出来的。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书法已不单单是一种文字载体,也是一种情感载体,所以我觉得书法这门艺术,既单纯又丰富。看了此次展览,我的感受很深,我认为,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书法家可以沉下心来做深入的学术探索,并以多种样式呈现书法艺术的多元性,十分难得。能够看到,我们的研究员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看到中国书法创作的活跃,也能看到书法创作在兼具学术含量的同时,真正地深入人民心中。


胡秋萍.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胡秋萍


此次年展体现出国家画院鼓励艺术家进行个人风格探索的特点:对主题、内容、尺幅不加以限制,创作得以自由的发挥,这是我们在当代书坛向传统回归、致敬之余,应当关注的方面。


此次我的参展作品都是新作,也是我第一次在地上进行的书写,算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突破。比如八尺整张的草书和四个六尺整张的横幅。创作时有感于诗文内容(李白《月下独酌》、杜甫《饮中八仙》),在书写时挥洒激情、物我两忘。由于在海拔千余米的广济寺进行创作,山上潮湿的环境也在作品中留下痕迹,呈现出诸多氤氲的墨点。此外,在地上书写,毛笔是垂直的,线质更加立体,结构更加自由开阔,气象也更加宏大。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后要努力改进,体现出草书轻松自由之气韵。


洪厚甜.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洪厚甜


此次展览无疑是当今中国书坛最具学术水平和学术视野的一次展览。第一,它集中了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一批书法艺术家,而且每一个艺术家都提供了真正能够代表其自身水平的作品展出;第二,他们敢于在学术的形式和笔墨的语言上探索进取,既把握住了传统,也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所以,这次活动,可以推动和引领当代书法的发展,是具有高度和厚度的。


张公者.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公者


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院展的最大特点是:不设限制。无论尺幅、风格。任由艺术家自由创作,使得院展作品丰富而少雷同。当然作品不雷同,最主要的还是由个人面貌所决定的。艺术史是由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写成的。没有风格的作品是不被写入艺术史的。风格是由共性与个性组成的。同时,作品的内涵是判定作品高低的另一标准。而作品的形式永远是第二位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是完美的。


王厚祥.jpg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厚祥


此次展览的整体水平很高,我个人创作了一个丈八尺幅的作品。就此而言,我认为,对于大作品创作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气势完足、气息要充足。因为作品一大,字就容易显得俗,所以对于大作品创作而言,要能够兼顾体现出传统、经典性的一面。


李晓军.jpg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晓军


此次展览,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尊重传统、张扬个性。从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在学术创建上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包容研究员们各自的探索方向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此次展出作品从体例上和形式上非常丰富,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氛。


就我个人的参展作品而言,这是近几年来为响应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所作的探索类(草图类)作品。在形制上,选择了于丝路考察时在亭台庙宇中常见的对联及敦煌经卷形式,并以与之相适应的字体书写了丝路沿途所产生的诗文,期望通过这次展示,从形式到内容上能有一个更为宏观的把握,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邵岩.jpg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邵岩


我认为此次年展是今年我在北京所见的最好展览。首先,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的研究员队伍是来自全国的高手、实力派;此外,大家对这次年展都很重视,认真准备、反复推敲,在向社会进行汇报时展示了高水平。


以我此次参展的作品而言,其中有小楷、行书和现代书法,从形式上看有四条屏、对联,尺幅有小有大。这是我精心挑选、能够代表自己水平和创作的精品。


蔡大礼.jpg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蔡大礼


年展是对全年创作研究的年终总结,也是一场重头大戏和展示舞台,对我来说既是汇报展示、又是学习交流,收益是巨大的。


我提交的两件作品:一件是造像专题,一件是篆刻专题。造像印源自上古图腾印或肖形印,经后代艺术家改造发展日益丰富。这是我是第一次尝试图像印,这批造像以佛教为题材,围绕“一带一路”佛教东渐,参考古代石窟、壁画、雕塑艺术,探索陶石等不同材料,创作的二十余件造像印作品,获得了初步成功。汲古得新,既有东方意味又契合篆刻表达的特点,在山西首展便赢得广泛好评。另一件是我平时创作的小结,可一睹篆刻个人技巧与风格变迁。


李强.jpg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强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这个团体,能够代表中国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度,其分量和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而这次年终大展,值得全国书坛来关注。


此次我参加展览的作品,包括一副至今所创作的最大的对联——丈八的三字联。可以说这是我个人创作的一个突破。在创作中,我更加注重线条的内涵和章法的充盈。我认为创作大尺幅的作品,不光需要展示气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更主要的还是展示书写内涵本身。


魏广君.jpg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广君


此次展览规模大、人员齐,都是活跃在国内一线创作团队的、拥有一流水平的创作者。展出作品中,有些尺幅在六丈以上的,很令人震撼。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尺幅较小,但也让人从中看到大格局、新面貌。


因为兼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的职务,我便选择了篆刻作品来参展。在创作上,将一些关于印学笔记的书法与篆刻作品结合在一起,展示的印屏形式有了一点视觉上的变化,放到这个平台上展示,请大家指正。


展览前言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国精神的凝练,融注了汉文明独有的思想与智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魂魄。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作为目前国内书法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承担着中国书法文化继承、发展的时代任务。2016年,书法篆刻院在沈鹏院长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创研方向和中心任务,增强学术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积极努力,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响应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积极配合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组织以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为主体的书法家队伍,沿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进行考察、采风。行迹遍西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西南四川、云南数省。深入生活、深入基层的精神,希望通过此举,增进知识、洗涤心灵、开拓视野,以此为契机,创作出更多反映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的作品,以书法的形式,服务于党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6年,书法篆刻院以学术考察带动创作,践履习总书记提出的面向基层、面向生活的讲话精神,希望以书法的形式,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次展览,集中体现了书法篆刻院研究员队伍近一年来艺术探索的轨迹、体现了他们的艺术状态。总的来说,大家在坚持书法篆刻的本体性的同时,探索书法篆刻与美术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探索倡书法篆刻的多元化和当代性。大家深入研究传统,在传统中熔铸了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以丰沛的才情,浑厚的格调,抒写出时代的旋律。大家骨子里流淌着的是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恢弘着传统的精意,追寻着自己的书法“中国梦”,为书法盛世的到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大时代”吹响了“大书法”的号角,书法作为民族文化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要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法是必经的大道。书法兴则国运兴。每一个书法人,都要有这样的担当,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习总书记在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如何进一步创作出陶冶高尚情操的书法作品,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书法创作高峰的到来,是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的任务职责所在。本次展览的作品,是书法篆刻院近年来为贯彻执行这一理念所作出努力的一次集中体现。希望大家不吝赐教,促进书法篆刻院的研究和创作不断进步。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

2016.12.10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