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专家:中国绘画进入繁荣时期 但不等同于高度

专家:中国绘画进入繁荣时期 但不等同于高度

编辑:北京小小发布日期:2011-09-19来源:北京小小艺术网

来源: 《辽宁日报》作者:王研


1424325666911271.jpg

《历代帝王图》局部


■目前,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

■繁荣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度,考察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

■传统的中国绘画确实已经变味儿了,这种变有好的一面

■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量,对于艺术家来说,既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世界前沿思想有所掌握

■发展当代的中国绘画,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当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创造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


“对于中国绘画当下状态的整体评价”,是在“重估中国当代绘画”策划的第一阶段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竟美术界内部对目前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怎样的判断,他们眼中的当代画坛应当如何定位?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开始对中国当代绘画进行“重估”。


几位受访者对现状基本持肯定态度,不过,他们同时也指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并且明晰了判断一个时期绘画状态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其中,著名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爱国从整体发展出发,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来形容今天的画坛,不过,他也直言美术界存在着浮躁的情绪,尽管整体“繁荣”,但大师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著名画家、清华大学教授韩敬伟也首先高度赞扬了中国绘画的整体状态,更认为“中国绘画正处于最好的时代”,对于一些病症,他认为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著名美术理论家王志纯则强调应当用辩证的思维作出判断,他认为,中国的画家要致力于建构中国绘画的当代面貌,创造中国绘画的当代形式、语言和风格,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支撑起这个时代的中国绘画。


衡量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看作品的数量……今天,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作品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更好


李爱国和韩敬伟同是78级美院生,从求学到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再到于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成长过程几乎就是中国绘画近30年来发展的缩影。评述中国当代绘画的整体状态,他们的视角更为全面,可以从历史的、世界的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对照观察,当中包含了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李爱国从三个方面看待今天的中国绘画。首先,他肯定当下的繁荣状态,并认为是历史上罕见的。“应当说,目前,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今天,全民对绘画的关注程度之高,绘画市场之繁荣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少有的。这与中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


“第二点,市场机制的建立推动了绘画的活跃,也给艺术作品质量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艺术创作,在创作数量和部分的创作质量上,都呈现出了很好的局面;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市场是双刃剑,它也给画坛带来了浮躁。”李爱国认为,当代画家与古代画家相比,尤其是与唐宋时期的画家相比,显露出许多不如前人的地方。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高峰,宋代是山水和花鸟画的高峰。唐宋绘画的博大精深,与当时的艺术家对于艺术执著求知的精神有很大关系,而当代艺术家则恰恰是欠缺这样的精神。当然,这种欠缺并非单纯因为美术界自身的问题,与大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有关系。商业时代的浮躁、急功近利、过于物质追求等负面效应,必然会波及到美术界。 ”


最后,他又从创作格局方面对今天的绘画作出了评价。他说:“当下与过去相比,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体现在创作格局方面。今天,中国绘画的创作格局在每个画种上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工笔人物画,它的某些方面的确有相当大的发展,当然,所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超越了古人。我们不能说今天的作品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更好,任何人都不可以这么说,这么说也是不准确的,我所说的发展指的是某些方面。今天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尤其是大尺寸的人物,其质感、透视、解剖等方面的技法确实是古人做不到的。当代的艺术家借鉴了西洋绘画的经验,掌握了素描的技巧,也学会了透视解剖,因此,在这些方面,可以说今天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古人未曾达到的。 ”


李爱国虽然认同当下是绘画发展的空前繁荣期,但是,他也提出,繁荣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度,“考察一个时期艺术发展水平的最核心的标杆就是艺术家。要看这个时代出现了多少位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看作品的数量。 ”


“以水墨画为例,与民国时期相比的话,当代的作品总体上是无法与那一时期相比的。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出现了许多水墨大家,到了民国时期,也有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称得上名家辈出。如果以大师级人物的数量来比较,显然今天的画坛逊色不少。不过,人物画方面,我们也还是有可取之处,建国后有两位非常值得注意的艺术家,他们是王志武和周思聪。从这两位先生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写意人物画取得了很大发展。 ”


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今天的艺术家需要更有前瞻性的思考,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画坛所缺少的


曾在20世纪80年代数次走黄河考察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韩敬伟,对“传统”有深刻的体悟和研究,他更乐于用老庄哲学的“自然之理”来看待当下绘画的状态。他认为,今天中国绘画的发展速度很快,运行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首先,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创作,有很好的创作环境。我们有机会学习世界各地的艺术理念,有各种学术活动可以参与,同时,对传统的认知也更加系统和深入。”韩敬伟说,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力日渐壮大,要由大国变强国,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文化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具有感染力,才能够更深刻地影响世界,赢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的敬仰。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值得继承和发扬。在挖掘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这种吸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比较之中进行的。”他承认中国传统绘画的面孔太旧,因此,常常有批判的声音出现,“美术界里有不少艺术家一直致力于革新它的面貌,尝试改变它的表达方式。我们在绘画语言上做了很多研究,事实上,中国绘画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在丰富自己的表达方法。应当承认,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今天的艺术家确实比古人强,我们懂得了形态的表达、色彩的表达、质地的表达,与古代相比,如今中国绘画的表达层面要丰富得多。”


韩敬伟说,传统的中国绘画确实已经变味儿了。“这种变有好的一面,中国画家不会再出现面对一个物体却画不出来的窘境,相比起来,古代画家的写实能力是很差的。不过,中国艺术是平面艺术,讲究两维空间的节律感,讲究布局,注重疏密开合的变化,好像篆刻、书法,而写实能力恰恰会影响这种类型的表达。这是摆在中国画家面前的一个矛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写实的能力外,同时还强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目的是希望他们不仅仅可以掌握中西两方面的技术,同时,在审美理想方面,能够坚守本国的传统。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文化人,应当承担其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应当思考中国的艺术方向究竟向何处走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艺术方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对于当代的艺术家来说,在知识结构方面既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也要对世界前沿思想有所掌握。真正的艺术家不会盲目求新求怪,不会追求通过某个新奇的举动或者事件令自己一夜成名,他们一定会考虑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并从中摸索出自己的发展轨迹。 ”韩敬伟认为,今天的艺术家需要更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画坛所缺少的。“我们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那些对艺术的发展方向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尝试的艺术家们,即便他们的思想和表述方法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却被推崇为大师级的人物,不仅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被全世界所认可。今天的中国画坛仍旧缺少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应该多一点。 ”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艺术风格,或者说没有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审美追求和形式面貌,我们就是有负于这个时代的


作为理论家,王志纯对状态的判断比较审慎,在他看来,现状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绘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


“前段时间我与《中国艺术市场》主编刘心亮共同策划了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画的论坛活动,论坛的主题是 ‘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画’。事实上,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画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中国的绘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比如建国初期、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家在创作观念、审美追求、形式表现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


王志纯认为,目前是一个艺术样式非常丰富多元的时期,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和形式表现都是多元的。他提出,“发展当代的中国绘画,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当代画家的审美追求,创造当代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这是衡量一个时代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艺术风格,或者说没有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审美追求和形式面貌,我们就是有负于这个时代的。 ”他再度强调,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绘画的状态很好,“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感觉。概括来讲,目前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在迅速发展,社会稳定,艺术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艺术家拥有创作自由,有非常广阔的创作空间。还有一点很重要,今天的艺术探索很丰富很多元,有的画家热衷于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有的自觉地表现生活,有的倾向自我感情的抒发……”


“其实很多艺术家都非常清醒,他们有很强的实践意识,注重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我所说的当代艺术风格的建构,其实一直存在于当代画家的探索中。不过,现在我们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审美判断,只有拉开一定的历史距离才能够看得更清楚、更准确。 ”王志纯强调,要创造艺术的时代风格,最根本的是要提倡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探索,“艺术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蕴含在个人艺术风格的探索中,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艺术风格才能得到显现。 ”


水墨人物画,一个有待于更成熟的画种


中国画的主流是水墨写意画,而水墨写意画的主流应是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等人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引进西画造型,加之蒋兆和的艺术实践,已与古代的水墨人物画有很大的区别,在人物造型上有本体的推进。之后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程十发、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人物画研究生班的一批人,总体而言,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屈指可数。其历史的积淀并不丰厚,甚至出现断裂的痕迹,可直接借鉴的传统笔墨远不及山水花鸟画丰厚。现代水墨人物画实际上是传统山水花鸟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混血儿,既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不严谨,也不同于西方绘画严谨的科学造型。所以,真正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历史也只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物画为主的时代,虽然在时代的制约之下人物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模式,但就对推动现代人物画的创作,将西画严谨的造型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确实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水墨人物画从上层建筑的功用中逐渐转变为对艺术本体的探求,奠定了笔墨转变的实践基础。


到当代为止,水墨人物画经过了几代人的学理探索和创作积累,这一画种已初具形态,它成为一个具有悠久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画种,一个有待于更加成熟的画种。正由于少受传统的直接束缚,不为传统的笔墨程式所囿,这个画种在短短几十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中,产生了质的飞跃,已经形成了新的传统,一种当代的水墨人物画的新传统,梳理、扩充、研究和理论的诠释成为当下一个新的课题,一个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新课题。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