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新工笔画会每日一星~汪港清

中国新工笔画会每日一星~汪港清

编辑:北京小小发布日期:2015-11-08来源:北京小小艺术网

设色记--中国新工笔画会首届提名展

汪港清作者照.JPG


汪港清艺术简历


汪港清:1962年8月生于北京。1982至1986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加山又造讲习班学习。1989年至199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1997年至199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作品参加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六. 八届中国工笔画学会全国大展,全国中国画展,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以及国家级、省市级的多个学术性画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界》等各类美术刊物,已出版个人画集六册。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民建中央画院院士,北京市政协书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壁画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作品欣赏


汪港清《聆》之十一69X69cm纸本彩墨 2015年.jpg

《聆》之十一69X69cm 2015年


汪港清《聆》纸本 重彩 34.5cmx34cm 2008年.jpg

《聆》34.5cmx34cm 2008年


汪港清《聆之二》95x64纸本重彩2009年.jpg

《聆之二》95x64  2009年


汪港清《相聚》148x106纸本重彩 2005年.jpg

《相聚》148x106  2005年


汪港清《向左看》之一 42X32cm纸本重彩 2005年.jpg

《向左看》之一 42X32cm 2005年


汪港清《向左看》之二  42X32cm 纸本重彩 2005年.jpg

《向左看》之二  42X32cm  2005年


汪港清《异物》纸本重彩 142x72cm 2011年.jpg

《异物》 142x72cm 2011年


汪港清《有时》之三95x63cm纸本重彩 2006.jpg

《有时》之三95x63cm 2006


汪港清《有时》之三纸本重彩95cmx63cm .jpg

《有时》之三  95cmx63cm


汪港清《云下的经幡》2014修改版.jpg

《云下的经幡》2014


《野坡》  汪港清198x143cm纸本彩墨 2009年.jpg

《野坡》  198x143cm 2009年


追寻生命的本质——读汪港清近作有感

冀少峰


汪港清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艺术家。


在他的艺术履历中,我们清晰地获悉到他曾三度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87年入中央美院加山又造讲习班;1989年——1990年在中央美院国画系研修;1997年——1999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壁画系研究生班,并获取硕士学位。试想,如果不是对艺术抱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是很难完成这三次“漫长而又艰难”的学习历程的。港清能在艺术的“江湖”上闯荡到今天,不能不说是和美院的每次“输血”密切相关的。


大凡有过美院学习、进修经历的人是不难理解港清三度进入美院学习的艰辛的。其间艺术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变异,媒材的革新与突破,特别是家庭的巨大付出等诸多艺术问题、生活问题不仅困扰着港清,从反向系统剖析,也许正是这些困惑成了他在艺术之途上坚定地走下去的理由。


熟悉汪港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朴实单纯的人,而从他近期寄给我的作品看,又恰恰印证了这一看法,静谥、闲淡、朴质、单纯是这批作品给我的突出感受。我想生活中的港清也不会“复杂”到哪。通过几次电话交谈,他总能给人以欢愉的感觉。过后他那爽朗的笑声又常常在你脑海中若隐若显。


从港清的视觉图式来看,2000年应该说是他的艺术风格发生重大转向的时期。在此之前,港清一直在工笔重彩的道路上艰难的探索着,其间,虽然也不乏《嫁女》、《夏》、《晨》、《阳光依旧》、(与韦红燕女士合作)等优秀作品的问世,但个人面貌、个性化的追求尚未清晰。也许是诱于工笔重彩在表达当代生活上显得总不是那么顺畅者说是一种力不从心,也许是想进入当代艺术所极力彰显的自由表达的境遇,也许是想摆脱形象的诱惑,从视网膜所看到的生活空间转而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进入对材料、色彩诸因素的直接体验,他开始逐渐进入半抽象与抽象状态。《少年——水塘》(2000)便应运而生,这幅作品带来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非叙事性、非形象性已成为画面的主要元素,在抽象的形式下隐藏着现实的话语。在这里,港清并没有讲述那些令人激动的故事或者理念,亦没有提供文学上的修辞。有的只是一些模糊的人体。他们或呈点,或呈面、或呈线,漫无目的地戏嘻在淡淡的水中,那种自在与自然,闲适与安然,真是令观者心驰神往,宠辱皆忘。悠闲安谥的场景不仅展示出一种愉快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了一种十分自由的生命状态。这既是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又是对生存体验的一种隐性表达,至此不能不说港清已然接近了对个人生存境遇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样的当代艺术命题。此后,于2004年,他又相继推出了《少年有时》、《少年一寻》、《少年一漂》系列。个性化的风格已初见端倪,模糊的隐去了五官特征的大孩子人体、婉约、孤寂略带一丝苍凉之意的场景已成了港清进行象征性表达的视觉语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少年·水》系列至少给了我们这样的提示:


1、它使港清从工笔写实的传统风格中走出,进入到一种以心灵体验和生存经验的感悟作为表现内容的表现主义阶段。它关注的必然更多的是偏重于主体的生命意识,其体验的层次也必然是从生活状态进入到生命状态。


2、《少年·水》系列还原了一个生命的本来状态,营构出的是一个幻想的诗性空间。在此,港清不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无遗地展现给阅读者,“画了一些与水有关的人物,好像有水,就有了许多自在,想想我们人人都是从水中生,水中来,水乃生命之源,似乎对于生命的一切内涵和解释都藏匿于不中,给人以无限的诱惑和冥想,然而一旦进入这个纷乱有形的世界之后,却又很难从真实意义上再回归于其中,回归于无形”(汪港清语),同时,港清也没有完全抛弃形象,但他显然已进入到一种自主,看似无序实则有着内在秩序的“无序”的自足状态。尽管这种自足状态是忧郁的、疏野的和孤独的,但仍不乏欢欲的和快乐的。


3、带有一种后审美的视境倾向。从《少年·水》的视觉元素来分析,不难窥探出港清已有意无意间采用了某种解构的技巧,传统意义上的美丑界限在此已变得模糊起来,在绘画语境中将主题的戏拟,技法的混血、审美的怀疑、功能的否弃、话语的两可等手段综合运用,从而为观者带来不同以往的视觉阅读的新的生命体验。


4、能够通过《少年·水》系列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其间,并不断加大画面的直觉与非理性成份来释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充分领略想像与创造的快乐与满足。


我们知道,港清一直生活在北京这个国际化的都市里,这是一个各种风格激荡交汇的城市,更是一个大的名利场。你稍不留神,即会被各种诱惑淹没得无影无踪。好在港清在纷繁多元的当代都市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他既没有积极地投身到各种时髦的潮流中,也没有以激进的姿态挑战当代艺术,而是在不经意间,以《少年·水》系列去触动每一位曾经拥有生命、热爱生命,如今在生命的尴尬之境中渐渐逝去生命的人们的视觉神经。他在此唤起的是一个远离喧嚣繁杂的都市的“别处”,是对一种美好生活在“别处”的憧景和向往。然而,我们又清醒的知道那个“别处”并不在别处,只能在心中的一隅,只能在梦想时的一瞬。这不由地便使我再次想起高更的那句名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是的,在物质化时代和充满各种欲望的今天,工业文明究竟要把人类社会引向何方呢?我想关乎人类命运的这些宏大命题也许不是港清关注的焦点,但他在艺术形式上的发展与成熟,及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语言无疑是港清在此阶段的最大收获。


仅此,可以肯定地说,港清目前的艺术探索对他个人而言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的。《少年——水》系列作品艺术风格


汪港清作品个性化的风格已初见端倪,模糊的隐去了五官特征的大孩子人体、婉约、孤寂略带一丝苍凉之意的场景已成了作者进行象征性表达的视觉语符。在这里,作者并没有讲述那些令人激动的故事或者理念,亦没有提供文学上的修辞。有的只是一些赤裸的少年人体。他们或卧,或坐于坡上、或立于水中,在寻觅,在聆听,在辨别,那种自在与自然,闲适与安然,真是令观者心驰神往,宠辱皆忘。悠闲安谥的场景不仅展示出一种愉快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了一种十分自由的生命状态。这既是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又是对生存体验的一种隐性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筹)简介


“中国当代艺术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由中国众多美术团体(小组)联合组成。“联盟”主张艺术活动及作品应回归艺术和学术的本源,试图改变中国艺术被“左”和“右”政治绑架和被商业市场主宰的现状;试图推进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中国的主流艺术,从而与国际艺术环境全面接轨;试图促进产生一批真正具有国际高水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作品,使之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攀越世界艺术之巅。


“联盟”无商业利益动机,无偿服务于成员,扶助其成员开展当代艺术的实践和创新。“联盟”受到了中国当代艺术顶级评论家群的关注和鼎力支持。


"联盟"现有发起团体(小组)40个,他们是:中国新野性艺术群(全国),新京派(北京),十墨(北京),中国当代女子画会(全国)、空格画会(雅昌论坛),无非艺术小组(甘肃),当当艺术沙龙(北京),形而上艺术机构(山东滨州),先锋战士(全国),新工笔(北京),丅KD当代艺术俱乐部(北京),精神艺术学会(成都),自由艺术公社(北京),成都青年艺术家联盟(成都),介碎小组(北京),迹象艺术空间(北京),灵魂小组(南京),当代川味艺术群(四川),广州感知东方(广州),从容时代小组(广州),726艺术工作室(湖南),大异象(北京),新意象油画小组(北京),西部传奇(内蒙古),ART海派沙龙(上海),凝痕当代(北京),意象地代(北京),造梦艺术车间(广州),意象合奏群(北京),黑洞艺术(南京),北部激光(北京),八维空间(广州),四方形(北京),艺术魔方沙龙(广州),新脉冲艺术(苏州),西湖文人艺术中心(杭州),重庆渝澳艺术中心(重庆),长春那特艺术空间(长春),上海田园艺术中心(上海)。


“联盟”尚在筹建中,目前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建有“中国当代艺术联盟展厅”(1100平米),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等十多个城市有合作展馆二十多个,全部无偿提供给成员办展交流。现有合作报纸《东方美术报》和《江苏电视报文艺专刊》,均免费宣传成员及作品。“联盟”正继续落实其它传播渠道,如拍摄成员艺术活动的记录片、办联盟杂志、组织国际艺术交流、设立每年艺术人物奖项等……


"加入中国当代艺术联盟,从此不再孤独”。欢迎一切有志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团体小组加入(不接受个人报名)


联盟地址: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联盟展厅”

邮箱:h852015@126.com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