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瀚的艺术长河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构筑了一座连接古今、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作为中国画的核心,笔墨不仅是技法与材料的简单结合,更是艺术家情感抒发、思想传递的深刻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同时也不断地与时代脉搏共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新可能。
8月9日至29日,“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苏州站)在江苏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承办。
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积极推进中国艺术的绍述与新音,构建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艺术生态,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多元开放的先锋力量。在赓续与革新、碰撞与交融的艺术格局中,新时代中国水墨艺术呈现出多元开放的局面。
2024年8月9日—29日,“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苏州站)在江苏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承办。本次展览是陈辉教授“江苏巡展”的第5站,集中呈现出他深耕清华大学40余年,在艺术创作、艺术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的主张与成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十年来,这些问题成为文艺界努力攻克的核心课题,特别是艺术界普遍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在各艺术门类领域的创作、教学、研究过程中备受瞩目。
2024年7月28日,“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南京站)”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江苏巡展(江苏南京站)”于7月23日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式将于7月28日上午举办。
7月28日上午,“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南京站)在省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陈辉教授“江苏巡展”的第四站,展出他近年来的精选水墨作品121件,分为“故土家园”“山川异域”“恒古天地”“物照光华”“静之物语”5个板块,系统地呈现出他在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实践、学术研究与艺术教学方面的风貌与主张。
荷作为一种多年生具根茎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荷入诗入画,成为最好的咏物对象之一,荷的清正、荷的散淡、荷的高洁、荷的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在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宋代吴炳的沁凉清香,清代八大山人的冷意逼人、石涛的挥洒自如,以及近代以来张大千的春色娇艳,齐白石的闲情逸趣,潘天寿的雄浑奇崛等等,咏荷、画荷成为塑造国人心性的一种深层精神活动。荷为人生,文因荷贵,人与自然这种和谐相映,演绎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2024年7月19日,【园林画境】·“圆明荷韵”名家系列邀请展首展在圆明园海棠书院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主办,圆明园海棠书院承办,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支持,向公众展示荷作为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展览共展出25位当代艺术家的25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