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和而不同——陈辉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线上展开展,展览分为“心随所向”“纳墨生辉”“集虚有意”三个单元,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和他的硕士生、博士生近40人的78件作品,展现了陈辉“因材施教、注重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及其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探索结出的果实。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任学术主持。
中国画重写意,西画重写实;中国画重神韵,西画重形似;中国画含蓄、内敛、中和,西画开放、强烈、直接……一直以来,中国画能不能借鉴西画、如何“洋为中用”成为美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清华大学美院教授陈辉笔下的村落、小桥、流水、云雾、烟霞、冰雪、窗外的天光……,仿佛带我们进入一个光影斑驳、虚实交织的疏明之境。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陈辉,将他在艺术探索中的心得和体会融入到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因材施教,和而不同”线上展的作品出自陈辉和他的研究生之手,我们很难把这些风格迥异的年轻人统统归到他的门下。当然,这种辨识的障碍和我们过去对中国画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传承因袭的认知有关。
“唯物思维” Material Thinking 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
“写意性”本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乃至本质特征,本无需更多的讨论,但中国画的这个“写意性”的基本特征近些年却岌岌可危。这不仅因当下中国画大多都是写实的,而且抄袭照片已成为绘画创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或者说,当下画家观看对象的眼睛已经被机械图像所替代,画家们已分辨不清绘画造型形象与机械图像之间的差异,更遑论中国画的“写意性”?
百年征程,正值风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画学会主办的“正值风华——中国画学会作品邀请展”特别征邀了244位学会成员的国画作品参展,展品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工笔、写意等多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