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自身创作,第一点,反映时代作品必须要有它的本土情节,也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根脉,这是它的一个厚重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作品如何承载着艺术表现力,一定是升华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三点,时代感非常重要,我画的东西更多的是反映家乡地貌,反映中国的整个的风土人情。
为庆祝海淀区建区70周年,在海淀第十九届文化季举办之际,以“为当代海淀立传”为主题,举办“为当代海淀立传—海淀奋进70年艺术大展”。
笔墨生发于心底。笔为骨,墨为血肉,精神与境界是灵魂。情与景汇、意与相通、情境交融、物我两忘之意境油然生成,顷刻之间可转化为创作的灵感,相由心生、随心所向。笔墨是造型的载体,笔墨当随形、神、意、韵之统一,故笔墨当随感受,笔墨当随意境。好的造型是笔墨运用到恰到好处时的形象传神,是形态的鲜活与生动的塑造,它是造型、笔意、心象、意境的合成。
近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举办,可以看做是打造艺术元宇宙的具体实践,此次展览将水墨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媒介转呈,从虚拟视觉沉浸式的映射和交互视界中,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其后,“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移动端正式上线,同时,还举行了线上直播论坛,嘉宾们围绕数字时代下的水墨与未来,发表不同观点,这场学术论坛持续了近四个小时,非常具有学术意义,以下为嘉宾陈辉教授的发言。
9月24日,“青蓝之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绘画邀请展”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展,这是继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作品邀请展之后举办的第七届“青蓝之梦”系列展览。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教学顾问,清华大学名誉学衔校级评审专家,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陈辉教授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要承担实验水墨艺术和水墨写生与创作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1985年留校至今,陈老师已执教近40年。
2022年8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担任了该节目视觉总监,并带领团队参与创作。
疫情反复出现,日常生活、工作都会随之打断,由此产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生活体验:“就地静默”。清华大学几位教授及校友,在繁忙的节奏中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活动空间可以受限,而艺术空间仍在“静默”中自然生长。
第十一届中国画节、第十四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第六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已于8月26日至30日在鲁台会展中心圆满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画节以“丹青歌盛世喜迎二十大”为主题,带来了学术方阵、特展方阵、齐鲁方阵及综合方阵四大板块的精彩展示。本届中国画节在展陈设计上力求突破,采取集约大板块方式为主,辅以多样性小单元为辅的展陈方案,整体大气恢宏,细节精细入微,内容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