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唯物思维: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开幕。该双年展由清华大学发起并主办,收到了来自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件报名作品,其中168件/组作品入选参展,集中呈现了国内外艺术家在材料艺术上的先锋性探索,展览于2022年12月先后在青岛和北京双城启幕。
笔墨在国画的写生中被视为界定作品标准的重要因素。好的笔墨是对艺术作品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解读,好的笔墨是造型与形式浑然一体的气韵表达,好的笔墨更是形神兼备、意境幽远的和谐之音。笔墨的好坏是依表现物象生动的造型来构成它的存在意义,依塑造形态结构的生动灵性来显现它的价值。造型决定笔墨的走势,笔墨是造型的重要技术支撑,离开了表现具体物象的笔墨造型,笔墨没有价值。
陈辉先生的水墨实践,始于80年代留校任教之后,以静物为母题的彩墨探索,风格形成于新世纪初的《皖南系列》。
陈老师从当代水墨的艺术实践与探索入手,向学员们介绍了水墨画的流变性与偶发性,同时,利用示例的讲解,训练学生掌握水与墨的流动规律。除了水墨的传统表现方式以外,陈老师也利用各种纸质材料进行拼贴与重构,探索新的绘画表达语言。
人民是艺术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既是政治的、历史的要求,又是艺术的、美学的召唤。新时代文艺,大有可为!新时代美术,天高地阔。
陈辉、方土、曾三凯、常朝晖、宋陆京等著名画家走进临夏写生时,合作的山水画巜情湧古源》
本文选取清华美院陈辉老师2022年最新水墨作品以及创作感想随笔。“陈辉在对自宋元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水墨传统继承与弘扬的同时,始终注重放眼世界,借鉴西画中有关比例、构成、空间、量感、光影的观察要素,力图中西合璧,臻至大成。
谈及自身创作,第一点,反映时代作品必须要有它的本土情节,也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根脉,这是它的一个厚重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作品如何承载着艺术表现力,一定是升华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三点,时代感非常重要,我画的东西更多的是反映家乡地貌,反映中国的整个的风土人情。
为庆祝海淀区建区70周年,在海淀第十九届文化季举办之际,以“为当代海淀立传”为主题,举办“为当代海淀立传—海淀奋进70年艺术大展”。
笔墨生发于心底。笔为骨,墨为血肉,精神与境界是灵魂。情与景汇、意与相通、情境交融、物我两忘之意境油然生成,顷刻之间可转化为创作的灵感,相由心生、随心所向。笔墨是造型的载体,笔墨当随形、神、意、韵之统一,故笔墨当随感受,笔墨当随意境。好的造型是笔墨运用到恰到好处时的形象传神,是形态的鲜活与生动的塑造,它是造型、笔意、心象、意境的合成。